更新时间: • 维修故障•发布:2024-11-19•浏览次数:
【中关村在线新闻资讯】11月29日消息, 毫无征兆地,CEBIT官方网站突然宣布,明年的CEBIT 2019大展将取消。针对这一消息,ZOL编辑向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上海)分公司求证,对方回应:确认CEBIT今后将会被合并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之中。
德国汉诺威CEBIT大展停办(图片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e5a-hJMgrRehbPvypUuzUQ)
从官方回复的新闻稿中得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将取消2019年CEBIT,包括展览展示、会议论坛和节日三大板块。CEBIT的这一调整,源于2019年CEBIT展览展位预定量减少。
相比之下,今年CEBIT2018大展还被被视为CEBIT转型的开始,展会期间共吸引观众超过21万人,其中专业观众占比90%以上,而中国是除东道主德国之外最大的参展国,共有513家中国企业亮相,展出面积达1万平方米。
对于今后的CEBIT发展规划,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表示,CEBIT(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与工业相关的主题将整合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同时更多CEBIT主题将发展成面向垂直行业决策者的专业展会。
“近年来,德国工业界的许多讨论均涉及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和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之间的主题重叠。现在是时候将CEBIT下属的与制造、能源和物流相关的主题整合到HANNOVER MESSE里了,”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主席柯克勒博士(Dr. Jochen Köckler)介绍道:“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数字市场,以决定针对哪些剩余的CEBIT主题开发新的展览活动。”
德国下萨克森州经济部长兼汉诺威展览公司监事会主席贝恩德•阿尔图斯曼(Bernd Althusmann)表示:“虽然CEBIT业务的持续下降令人遗憾,但与此同时,这也表明CEBIT的理念影响了整个经济。它所代表的主题,例如被视作首要发展方向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都是CEBIT取得成功的明证。”
APP商店搜索中关村在线,看2018年最新手机、笔记本评价排行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迈瑞医疗(300760.SZ,下称“公司”)发布三季报,其海外业务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时至今日,公司出海已有20余载。凭借数智化转型升级,公司在全球市场中拿到众多亮眼成绩,不仅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的排名节节攀升,部分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是规模化落地各国。
当下的海外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力量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公司在高端和超高端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攻城拔寨,为中国企业出海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提供了一个范本。
出海二十余年 海外市场结硕果
2000年,站在新世纪的浪尖,迈瑞医疗正式进军海外市场。4年后,公司首款监护产品通过美国FDA(食药监局)认证。迈瑞医疗的国际化进程结出第一个果实。
20多年过去,公司从跟随者蜕变为引领者。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公司获取大量订单,各类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进入全球众多高端医院、集团医院和大型连锁实验室,加快了在各国公立市场及高端客户群的突破。
业绩和排名能代表一切。2023年,公司营收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23位,较2022年上升4位,较2020年的第36位上升13位。其中,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等产品在全球的市占率维持市场前三。
而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94.8亿元、106.4亿元,同比增长7.99%、8.16%。同期,公司国际市场增幅超18%,其中欧洲和亚太市场均超30%。基于对前景的看好,公司有能力和信心在2025年跻身全球医疗器械榜单前二十,并向全球前十、甚至更高的行业地位发起冲击。
这种底气,首先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发达国家的采购需求基本复苏,尤其是中高端类产品。发展中国家更是一块迅速崛起的蛋糕,伴随其居民收入增加,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与日增长,市场空间会保持高增速。
其次,迈瑞医疗既有基础,也有奋力一搏的胆识和谋略。明后两年,配合启动的海外生产基地,公司将在13个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逐步导入更多产品之际,也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能体系。在积极谋篇布局下,公司的成长空间很大,势必将搭上全球增长的快车道,未来不可限量。
实际上,报告期内公司已把握了疫情后的海外机遇并扩大战果,在高端战略客户和中大样本量实验室取得持续突破,加大海外高端市场的覆盖力度,加速高端客户突破的进程。
高端客户方面,公司在发达国家落地多个重点医院,包括美国前十大IDN医联体美国 CHS 集团医院、英国综合排名第一的圣托马斯医院、德国综合排名第一的柏林夏里特大学医院、法国排名第一的硝石库慈善医院、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拉帕斯大学医院、拉美排名第一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院、欧洲顶级的儿童医院之一SJD巴塞罗那儿童医院、欧洲TOP 100 医院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第四大医院圣赫拉多医院、德国马格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德国汉诺威Clementinen医院、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利物浦医院、新西兰怀卡托医院等。
发展中国家的突破上,公司团队在阿根廷以血球产品为敲门砖,展示迈瑞检验产品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邀请专家交流、重点拜访,从战略层面分享公司发展及产品实力,逐步打消客户疑虑,在该国最大的私立连锁实验室Centralab实现多产品空白突破,有望成为公司在拉美的重点样板实验室。在沙特阿拉伯新建私立高端康养中心 SukoonIEC,迈瑞团队通过深度沟通,对产品及“瑞智联 M-Connect”IT 解决方案进行细致、专业的演示,超越两家国际巨头品牌的监护仪和呼吸机,成功在该院实现空白突破。
数智化转型引领 外延并购补链强链
能接住高端突破的果实,是迈瑞医疗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对数智化进行了一波持续数年、投入巨大的转型升级,既带来进步,也探索出自己的门道。
医疗产业的竞争终点,是技术护城河的比拼。自主研发上,公司的MPI医疗产品创新体系涵盖了业务和产品规划流程、产品构思和用户需求管理流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产品开发流程、技术研究流程、产品平台建设流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平台系统(PLM)的落实。
外延收购方面,公司有的放矢补强产业链。2021年以来先后收购海肽生物、DiaSys、惠泰医疗。其中,海肽生物是全球知名的IVD企业,在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够帮助公司实现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而海外供应链平台的缺失制约公司体外诊断国际化发展、尤其是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的瓶颈,公司通过DiaSys逐步导入和完善血球、生化、化学发光等海外体外诊断业务的供应链平台,全面提升公司国际IVD业务的综合竞争力。此外,老龄化的趋势下,公司在高值耗材领域的布局也十分有限,因此收购惠泰医疗是重要一棋。
应用到产品端,今年公司在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生命信息与支持等领域频繁推出新品。如TE Air e5M 无线掌上超声、MX7 妇产高阶版等新产品、BeneHeart E/L/H 系列半自动体外除颤器等,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公司就推出多项整体解决方案。
而且,由公司打造的“三瑞”生态系统,今年加速院内应用场景。该系统包括IT解决方案、影像云服务平台、实验室IT方案,分别对应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以“瑞智联”为例,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该生态系统的国际市场累积签单量超600个,新增签单超200个。其中,德国某大学医院装机该系统,实现近百万欧元的全院监护仪替换,对团队服务与使用反馈给予高度评价。
当下,海外医疗器械市场还未到饱和阶段,迈瑞医疗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一个了崛起样本,即不断完善海外本地化平台建设,实现从研发、经营到生产的全球化水准,拿下更多优质订单也就水到渠成。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28.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64%,公司拥有约4900名研发人员,在全球设有十二大研发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包括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芬兰海肽、德国德赛。选址在欧美发达国家,有利于公司不断积蓄品牌势能,在当地市场突破高端、超高端类产品。
公司基于研发突破,进一步提升了规模,打开了海外市场。这种成功经验,也被公司复制到发展中国家,且更为得心应手,成为海外重要增长引擎。
比如在印度尼西亚望加锡最大的公立医院Dr. Wahidin医院新建项目中,围绕渠道、营销、医院沟通等多方面发力,公司拿下该项目所有吊塔系统和其他部分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在摩洛哥某拥有12家新建医院的私立医疗集团的项目招标中,公司也将产品与临床评估、“瑞智联M-Connect”IT解决方案相结合,为该医院未来设备升级建设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与其他品牌竞争的过程中,最终赢得订单。(思维财经出品)■
谈到“世界大战”这个词,人们一般会想到的是20世纪中前期那两次死伤千万的人类浩劫。
但是,作为几百年来世界各大列强之间矛盾不断积累后的最终碰撞,两次世界大战从形式上看更像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彻底终结,而这一阶段本身同样处于不断的冲突和变幻之中。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七年战争”就是这一变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七年战争(英语:Seven Years' War;法语:La Guerre de Sept Ans)是一场主要发生在1756年至1763年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以英国及普鲁士为首的军事集团和以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军事同盟在欧洲及美洲等广大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而欧洲和美洲这两片主要战场同样反映了此次战争“一小一大”的两个维度。
18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大陆。1740年10月,随着奥地利大公卡尔六世去世,不断壮大的普鲁士王国以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莎不能继承其位为由,率先挑起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侵占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Silesia)。
这一变化使得原本敌对多年的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结成新的同盟对抗普鲁士,而普鲁士则找到了担心欧洲大陆内部世袭领地汉诺威(Hanover)被法国吞并的英国作为伙伴,此次重大变革史称“外交革命(Diplomatic Revolution of 1756)”。
除此之外,随着英法两国逐渐成为海外殖民扩张运动中的主要对手,万里之外的北美大陆也颇不平静。名为“新法兰西(Nouvelle-France)”的法属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十三殖民地(Thirteen Colonies)”之间从1608年开始便冲突不断。
1754年,法国为了阻止英国向北美西部扩张在俄亥俄河及密西西比河沿岸修筑大量堡垒,英国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丁威迪(Governor Dinwiddie)派遣民兵少校乔治·华盛顿(即日后美国总统)与其交涉未果,随后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增兵,战事从1755年开始不断扩大。
法国在1756年4月入侵地中海米诺卡岛(Minorca)一般被认为是七年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得到英国的军事保证后,在8月南下突袭没有任何防备的萨克森地区(Saxony)并轻易将其占领,英国很快资助了自己的新盟友以示鼓励,但他们却在北美面临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盟军的不断骚扰。
尝到甜头的普鲁士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新一轮攻势,腓特烈二世在1757年春天入侵波西米亚地区(Bohemia),但是这一野心马上被奥地利方面的坚决抵抗以及俄罗斯侵入东普鲁士完全遏制,与此同时,法军从西方攻占汉诺威让普鲁士以一敌三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不过,如此逆境却让腓特烈二世成就了自己永恒的军事声望。1757年末,转战各地的普军在萨克森境内的罗斯巴赫(Rossbach)与西里西亚的洛伊滕(Leuthen)分别与法军及奥军相遇,兵力处于劣势的腓特烈二世采用了十分大胆的“斜线阵战术(oblique order)”。
这种战术旨在敌军前方使用少量部队对其进行牵制,然后将重兵部署在敌军侧翼将其包抄围歼,在地形的掩护下,普军往往在对手还没有充分展开战斗阵型的情况下就将其击溃。这两次大胜虽然无法改变普鲁士的战争劣势,但却奠定了腓特烈二世历史名将的地位。
与欧洲大陆上艰苦战斗以避免亡国绝境的普鲁士不同,英国从战争中期开始在美洲大陆取得节节胜利,他们在1758年利用海军优势拿下法军北部殖民重镇路易斯堡(Louisbourg),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沿圣劳伦斯河攻占了包括魁北克(Quebec)及蒙特利尔(Montreal)在内的法属加拿大全境。与此同时,南部重镇迪凯纳堡(Fort Duquesne)也被英军攻陷并改名为匹兹堡(Pittsburgh)。
腓特烈二世在欧洲战场希望用一场决战达成以弱胜强的战略目的,但是愈发急躁的他却在1759年的库勒斯道夫战役(Battle of Kunersdorf)中被俄奥联军完全击败,首都柏林在1760年也被联军短暂占领。
当战争进行到1762年时,欧洲各国经过长期消耗都已经疲惫不堪。腓特烈二世早期纪律严明的普军已经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战斗力孱弱的新兵以及战俘。
正当腓特烈二世准备为普鲁士做最后的困兽之斗时,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突然病逝,新上台的彼得三世是一名狂热的腓特烈二世崇拜者,他立即决定与普鲁士议和并且率领俄军临阵倒戈,丧失强援的奥地利不得不在1763年2月与普鲁士签订《赫伯斯滕条约(Treaty of Hubertusburg)》,承认其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这一挽救普鲁士江山社稷的戏剧性事件被人们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Miracle of the House of Brandenburg)”。
1788年,腓特烈二世的继承者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修建的勃兰登堡门,就是为了纪念普鲁士王室在七年战争中笑到最后的结局。
1763年2月10日,作为七年战争最主要交战方的英法两国签订《巴黎合约(Treaty of Paris in 1763)》,这标志着七年战争的正式结束。在这份和约中,法国向英国割让了几乎整个法属加拿大并且从印度撤离,不仅如此,英国还从法国盟友西班牙的手中获得了佛罗里达。
七年战争以英普联盟的胜利而告终,这一场战争由于已经超出了欧洲固有的列强争霸范围而具备了强烈的“世界大战”色彩,在今天我们甚至仍旧能够感受到它的影响。
占领北美大片土地的英国开始向全球殖民帝国迈进,但是战争产生的沉重财政压力让其向北美殖民地大规模征税,这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而遭遇耻辱性失败的法国,由于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出于抗英目的大力援助美国人的独立运动,也加深了法国本土的社会经济矛盾并且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除此之外,在北美失意的法国开始在非洲及东南亚寻求新的殖民扩张方向。深入非洲内陆及中南半岛的法国进入了“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Le Second empire colonial français)”阶段,1883年中法争夺越南宗主权的战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大战中幸运的腓特烈二世让普鲁士王国一跃成为欧洲新贵强国,虽然距离跻身真正的列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普鲁士的崛起令其与奥地利争夺德国统一主动权的能力大幅增强,这一愿望在1871年普法战争后最终实现。
不过,长期的军国主义传统让普鲁士引领下的德国不断试图通过发动战争来挑动国际秩序,这一点在德国纳粹的疯狂扩张后最终彻底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七年战争中的良好表现让其成为西欧列强越来越忌惮的一股新力量,而西向暂时无忧的俄罗斯也开始大力向南部的黑海扩张,以蚕食日渐衰败的奥斯曼帝国,这种影响在今天的欧俄对抗以及克里米亚问题中仍旧可见一斑。
正如一位普鲁士著名军事理论家在《战争论》中所言:“战争是政治在另一种手段上的延续。”七年战争是18世纪中期欧洲列强各自扩张政策通过武力发生碰撞的结果。
随着欧洲列强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接下来的冲突势必让世界更多地区卷入其中,而既定的扩张性政策模式也会让新加入的列强(如日本)继续走上武力掠夺的老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种模式发展到巅峰的最终产物。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982-欧洲洪水滔天
作者:樊学长
校稿:朝乾 / 编辑:蟹黄捞饭
作为如今的发达国家,德国一直以基础设施相对完备著称,拥有欧盟里程数最大的铁路网,便捷的高速公路网,总长约4800公里水路网络和数座国际机场,在欧洲也算基建优等生。
德国在基建方面,无论铁路公路机场运河
都给人一种严谨踏实靠谱的感觉
(德国汉诺威,中德运河,图:shutterstock)▼
特别是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和战后依靠科技优势迅速重新崛起的国家,德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在早年间给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并且以讹传讹出现了“油纸包神话”。
市政管网设计与建设基本是个技术问题
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将某些国家神话
(德国老城市政管道维修,图:shutterstock)▼
2021年7月,德国西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普降大雨,引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德国已经有一百余人遇难。语焉不详的消息又为读者留下了德国城市给排水系统问题很大,城市内涝造成人员伤亡的印象。
那么受灾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几天欧洲真的是祸不单行,洪水滔天
(图:floodlist.com/europe)▼
反常的天气
理论上讲,如今受灾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较为温和,全年降水较为均匀,主要集中秋冬季节,年际之间的降水差距也并不大,发生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概率并不高。如今暴发通常分布在季风区的滔天洪水,是因为出现了非常特殊的天气系统。
本次欧洲洪灾受灾国
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国家其实有相当的重合
尤其以德国和低地三国为主▼
这种天气系统,被德国气象信息公司WetterKontor的气象专家于尔根·施密特称为Bernd。
具体表现是,中心近地面呈现出低压的状态,空气也相对湿润。周边则是干燥、晴朗,相对稳定的高压。一方面,导致空气从高压系统稳定地流入湿润的低压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持续的强降雨。另一方面导致低压无法迅速移动,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源源不断来到陆地,成为强大的雷暴天气的弹药。使得当地被这一天气系统控制。
只要两面高压始终保持稳定的压力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潮湿空气补充
仿佛就是一个下雨“永动机”▼
上述天气系统在14、15号两天席卷了欧洲中部,地势低洼的德国西部、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成为降水集中地。其中降水最为集中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部分地区,在48小时内降水148mm。其中,科隆-施塔姆海姆气象站监测显示,该地在24小时内降雨154mm,打破了该市此前95mm的日降雨量记录。而在正常年份,德国的很多地区整个7月的降雨量约为80mm。
我们对德国工业熟知的鲁尔区、萨尔区就在这一区域
隔壁就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这次全都成了重灾区
(图:JRC, European Commission)▼
过于密集的降水量仅仅是这次灾难的一个前提,地形因素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欧地区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本次受暴雨影响地区既有丘陵又有平原,密集的水网又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让平原地带成为丘陵的下游。
本次受灾最严重的是莱茵河及周边河流下游地区
一边是的德国比利时为主的丘陵,一边是荷兰低地
(底图:shutterstock)▼
丘陵地带地形崎岖,一旦降水集中,土壤中的含水量会很快饱和。土壤就变得不再稳定,发生水土流失,引发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的风险升高。平原地带地势尤其低洼,因为气候原因土壤含水量本来就较大,一方面要排空本地降雨,另一面又是上游丘陵地带“泄洪”的重灾区,容易成为一片泽国。
默兹河、莱茵河、鲁尔河洪水淹没的区域(红色)
(图很大,向右滑动,图:European Space Agency)▼
此处恰恰又是欧洲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著称。德国是目前的主流强国里人口分布较为均衡的国家,各地都有以特色产业闻名的城市,没有出现一城独大的情况。然而,德国西部地区由于资源、交通和历史原因,人口较多,经济也更为发达,分布着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小城市。
水灾区域沿途有大量人们熟知的德国工业城市
由于大部分最严重洪灾在德国境内,死亡人数也最多
(图中红色为谷歌地图的洪水区域提示)
(图:google map)▼
突发的灾难
本次洪水事发突然,而且多次山洪都在夜间暴发,再加上相关经验缺失,气象台没能有效发出预警。居民和当局同样缺少面对夏季洪水的经验,都没有意识到如此集中的降雨讲意味着什么。
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在洪水爆发前几个小时飞往华盛顿开展外交工作,灾难发生时政府首脑并不在国内。受灾山村的居民事后接受媒体采访,也提到虽然居住在山区,洪水是常有的事,但是没想到今年这么严重。
夜间突发山洪简直祸从天降
从水景房直接变鱼鳖...
(图:壹图网)▼
德国人口最多的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 23 个受洪水影响特别严重的地区,其中包括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设计,遇到这样异常集中的降水就显得准备不足,出现了城市内涝等灾害,生产生活秩序遭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巨大。
不知会涨到什么程度,大教堂有没有危险
(图:shutterstock)▼
不过,大城市起码拥有正常运转的给排水系统,物资充沛,救援也比较及时。农村和小镇才是重灾区。德国城市化率虽然很高,但是大量城市人口其实居住在星星点点的小镇和小城市之中,日常生活虽然闲适、方便,没有大城市和太多人分享基础设施的种种烦恼。
但是,小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本就相对薄弱,居住点分散也导致基建投资效率降低,投入巨大的给排水系统,往往不如城市那么完善。防灾统筹难度也会因为居民点的分散而上升。
比如这类山间小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科德尔)
(图:wikipedia)▼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科德尔,周边环境
(图:google map)▼
根据欧洲恶劣天气数据库的数据,在赖费尔沙伊德镇(Reifferscheid),仅9小时就降雨了 207 毫米。(作为对比,北京在降水偏少的2019年,夏季降水量为264毫米。)这样的集中降雨很容易在丘陵地带引发次生灾害。速度快、水量大的洪水裹挟着石块、树木高速移动,造成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的许多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赖费尔沙伊德镇周边
如果小镇恰处低洼之处,夜间暴雨洪水恐损失惨重
(图:google map)▼
如果看受灾地区废墟的照片,会发现废墟中出现大量木料,却很少出现强度更高的钢筋。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建筑是豆腐渣工程,而是因为他们是乡村地区的传统住宅。受灾最严重地区集中在丘陵里面的农村,村里很多房屋都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用被称为Fachwerk的木桁架建造。
好看是很好看的,但扛不住洪水
(图:shutterstock)▼
古董房屋看上去很美,但是毕竟从设计、到材料、再到施工、养护往往都已经跟不上时代。当摇摇欲坠的古董房屋面对来势汹汹的地质灾害,灾难就发生了,特别是很多场洪水还发生在夜间。
毕竟这类建筑本就不是为应对频繁洪灾设计
算是一次大自然突然袭击▼
洪水不但破坏房屋本身,也会冲毁道路、电线和通讯网络。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阿尔韦勒县(Ahrweiler)因为通讯网络被洪水破坏,这里生活的约1300人与外界失去联系,一度变成了失踪状态。如果他们在山洪中受伤,或房屋被毁,一时间没有办法得到外界的救援,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第一眼看以为是条自然河流
第二眼看发现是条马路
(图:shutterstock)▼
地势更低的荷兰与比利时也出现了伤亡,军队和欧盟国家的支援部队被调度起来防灾,部分地区政府发布严格的命令,或转移当地民众,或要求居民防待在安全的室内高处防灾。紧张程度如同进入战时状态。
荷兰法肯堡街头
(图:shutterstock)▼
目前,全欧洲死难者共计184人,德国人占157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显得尤其脆弱,死亡率高得不成比例。受灾最严重的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17日统计数据显示,全州 63 名死难者中,包括至少 12 名残疾人。
亟需提高防灾能力的未来
整体看上去稳定的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年份出现不同的温度与降雨量,甚至偶尔出现极端天气都是正常情况。
然而近年来的异常情况显得尤其多,不论是中美到了冬天时常来临的寒潮;季风区不时发生的洪灾;各地森林轮番出现的大火或是今年北美洲持续了很久的异常高温,似乎都在佐证一个判断——气候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欧洲水深,美国火热▼
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升温的空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这种突然出现的强降雨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欧洲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于这样的大趋势早有判断,不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事后都表达过相关观点。
但是超前的科研成果,与严重滞后的防灾体系之间出现了断层。不但德国政府被洪水偷袭得措手不及,当地民众对于大洪水显然也毫无准备。如何弥合科研与防灾实操之间的断层,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既需要想法,也需要办法,更需要行动
(图:wikipedia)▼
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存在宏观与微观两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德国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早在1990年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如今又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环保甚至矫枉过正,成为了部分民众心中不用计算成本,也不容讨论的政治正确。从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显然不是德国一国努力所能做到的,况且人类究竟要做出怎样的牺牲才能扭转极端气候频发的趋势,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洪灾后,抗议全球气候变化的声量估计会再提高
(图:shutterstock)▼
从微观上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投资。然而这必然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活。近年来,受环保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兴修水利设施的进度大大放缓,很多水坝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亟需加固维修。老旧的堤坝完全无法容纳洪水的水量,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宏观上逆转气候变化短期内不具备可行性,又不希望微观上修修补补的措施以破坏宏观目标为代价。不改变这样尴尬的情况,德国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恐怕会变成一个长期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s://www.wsj.com/articles/germany-flooding-bernd-whats-happening-11626446298
2.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jul/16/western-germany-floods-angela-merkel-horror-catastrophe-deaths-missing-search-flooding-belgium
3.https://www.dw.com/en/fatal-flooding-in-western-germany-and-neighboring-countries-as-it-happened/a-58270820
4.https://www.dw.com/zh/%E5%85%A8%E7%90%83%E6%B0%94%E5%80%99%E5%8F%98%E5%8C%96%E5%AF%BC%E8%87%B4%E4%BA%86%E5%BE%B7%E5%9B%BD%E7%9A%84%E6%B4%AA%E6%B0%B4%E7%81%BE%E5%AE%B3/a-58289558
5.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7846200
6.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7862894
7.https://www.cnn.com/2021/07/15/europe/germany-deaths-severe-flooding-intl/index.html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JRC, European Commission
END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