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维修故障•发布:2024-09-12•浏览次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继2020年8月公司董事、副总裁、董秘望靖东辞职后,格力电器(000651.SZ)又流失了一名元老级高管。
2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月19日收到公司董事、执行总裁黄辉的书面辞职报告,黄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黄辉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黄辉持有公司股票73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2%。
公开资料显示,黄辉出生于1963年,现年58岁,研究生学历,1992年入职格力电器,入职时间仅比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晚两年。2000年8月至2014年5月,黄辉任格力电器副总裁,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任格力电器常务副总裁,2017年8月至离职前任格力电器执行总裁。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黄辉任格力电器总工程师,2012年5月至离职前任格力电器董事,兼任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等。
在格力电器工作近30年、一直做到执行总裁的职位,黄辉当得上是格力电器的元老级员工,也是格力电器的二号人物,跟此前离职的望靖东被外界看做董明珠的左膀右臂,甚至曾被猜测过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格力电器未来的掌舵者。
董明珠、望靖东、黄辉三人在格力电器共事时间很长,曾被外界认为是格力电器的“铁三角”,如今,往日的“铁三角”只剩下董明珠。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分析称,黄辉离职后,很有可能会出现望靖东离职后出现的情况,即格力电器找人顶上黄辉的技术岗空缺,黄辉的离职对格力电器造成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但造成的间接影响不小:“让社会公众、投资者疑惑,核心管理层不断流失,格力电器到底发生了什么?”刘步尘认为,这种疑惑,会反过来影响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的信心,如果信心崩盘,重建形象步履维艰。
元老高管离职
黄辉已经是格力电器半年来流失的第二名元老级高管。2020年8月,格力电器公告公司董事、副总裁、董秘望靖东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望靖东离职时已经在格力电器工作18年。
望靖东的辞职较为突然,格力电器先是安排董事张伟代行董秘职责,到了11月,张伟代行董秘职责满3个月,格力电器还未招聘到董秘,又只能让董明珠代行董秘职责。2020年12月,格力电器聘任新董秘邓晓博,邓晓博也同时担任格力电器副总裁,邓晓博2020年11月加入格力电器,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聘任邓晓博担任公司副总裁的同时,格力电器还新聘任了一名副总裁舒立志,舒立志在2019年12月加入格力电器,曾任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
对于刘步尘来说,黄辉离职的消息比望靖东离职的消息更让他觉得异常。一是,黄辉的职位比望靖东更高,黄辉是执行总裁,望靖东是副总裁;二是,黄辉的岗位比望靖东更关键,望靖东主管财务,黄辉是技术出身,曾任格力电器总工程师,董明珠一直以格力电器的技术为傲,在格力电器工作近30年的黄辉对格力电器的技术发展功不可没;三是,公司更换大股东变为无实控人状态、望靖东离职这些事件在前,眼下格力电器高管层更需要保持稳定以维持公众对公司的信心。
而对于格力电器内部的一些员工来说,黄辉的离职消息不如望靖东的离职消息冲击力大:“望总离职时大家很吃惊,觉得很奇怪,望总跟董总关系很好的。”一名已经在格力电器工作十余年的空调领域技术人员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有望靖东离职事件做铺垫,黄辉离职的消息出来后,身边同事并没有感到太意外。
提起黄辉,上述格力电器技术员对其的评价是“技术过硬”、“掌握很核心的技术”、“带出来很多团队”,据该名技术员了解,黄辉离职前负责公司多个研究院的工作,例如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公司不少研究院院长、研究所所长都曾在黄辉手下工作。黄辉离职后,会不会带走或者挖走自己之前带出来的技术人员、影响公司技术团队的稳定性,是格力电器员工想到的另一现实问题。
格力电器未来发展
尽管未知黄辉离职的具体原因,但刘步尘否定了黄辉离职是为高瓴资本向格力电器董事会派驻人员腾位置的猜测:“就算高瓴要进入董事会,也不需要黄辉走。”
黄辉会不会因为接棒格力电器董事长的机会渺茫而选择离职?这或许是个除黄辉本人外,其他人都难回答的问题。外界一度认为黄辉可能是接班人之一,但实际上,在董明珠掌权的日子里,黄辉非常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发声,遑论在公众面前表达对一把手位置的渴求。
刘步尘猜测,黄辉离职是不认可格力电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跟董明珠在工作关系上出现裂痕。黄辉离职后,刘步尘点评格力电器存在三大系统性风险,一是老生常谈的产业结构风险,过于依赖空调品类,尚未培育出新的营收增长点;二是治理结构风险,董明珠的个人意志对格力电器董事会决策和经营决策影响很大,还未能看到新的大股东背后的高瓴资本对格力电器产生的影响;三是公众信任风险,网友、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战略和领导人管理风格的质疑越演越烈。
而格力电器内部员工评价公司近年的发展时称:“市场比较吃力,家用空调竞争太激烈了,遇到很多瓶颈,商用空调还可以,员工普遍反馈年终奖一年比一年少,也是有原因的。”
接连流失两名元老级别高管后,如何稳定内部军心、稳定外界预期,还有待格力电器交出答卷。
编者按:
2022年的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但无论时代风口如何变化,实体产业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工厂又是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环,且出现了很大的变量。
所以基于此, 36氪与ITES共同打造了「聪明的工厂」这个专栏,期待通过与真实工厂的实地探访、与企业内部的真诚交流,还原并发掘现阶段中国智造产业链集群的“聪明之处”。它可能是用“聪明技术”高效运转,也可能是通过“聪明方法”灵活调配,还可能是制造业中转型的舵手们,那些最前沿的“聪明脑袋”。
在数个不同产业集群中,制造的力量是什么?我们期待能尝试跟踪自动化的进展,并从中找到共性。以下为我们的专栏第一期——格力。
文 | 高雅
编辑 | 彭孝秋
40年前,整个珠海的马路上,只有孤零零的一盏红绿灯,就设立在珠海烈士陵园的土路上。
1980年,珠海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59公里,这是整个广东省占地面积最小的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0.97%。不仅小,而且散,这块位于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的行政范围中,长着146个大小岛屿,水网纵横交错之中,把珠海切的零零碎碎,这是马路少的原因之一。
而港通四海、陆连八方,城市生意体系的网状渗透往往与当地交通便利度相关,因此,单从珠海的“散”上来看,这是一个很难在第一时间就能把实体产业销往新大陆的地貌特征。而现在,珠海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成立时的2.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881.7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也已经达到了1472.57公里。
珠海把路修在天上,这里有超过500座的桥,在水网上牵好了一条又一条连接线,大幅缩短了交通运输的时间长度,比如港珠澳大桥就把珠海香港4小时的通勤时间缩短到了45分钟。珠海也把实业牢牢夯实成地基,在达成3882亿元GDP的同年,以空调起家的制造企业格力就实现了1896.5亿的营业收入。
1991年11月,“格力空调器厂”成立,彼时的格力和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只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工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而这之后的30年里,格力从缺少对空调的了解,到自己制造空调,把空调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到布局更广泛的核心制造产品线,长成了一家制造内核驱动的中国典型企业。
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又是什么?正确答案并不只有一种,但格力工厂里的回答是正确的解法之一。
珠海,香洲区。
走进格力工厂的展厅,用文字方式和模型机陈列摆放着的,是格力近乎所有的业务。它有成绩,包括了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可以细分为8家子公司,分别为精密模具、智能装备、压缩机、电机制造、精密制造、电工、电容器元件和精工制造,涵盖了从整机、核心零部件、工业产品到工业技术的全盘自主研发。
展厅的存在方式,试图在展示一个全方位的格力。全,是格力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数字之上、展厅之中,格力毫无疑问呈现出了一家大公司的形象,这里有近9万名员工,1.6万名研发人员和3万多名技术工人;16个研究院、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等等。走在格力的产业园区里,从展厅到食堂的车程,都要开上10分钟左右。
不止于全,而且还酷。走在格力模具工厂中,每条产线的人工数量已经缩减了一半以上,产线上是格力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在作业,甚至每个零部件都有条码,意味着可追溯。厂区管理员向36氪表示,“模具工厂按照工序来看,自动化程度有40%,远不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模具工厂是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这里的自动化程度有多高,意味着整体工厂的自动化下限在哪里。
在数字之上,格力是一家大公司,那么数字支撑着怎样的制造内核呢?翻开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介绍页,这家以销售空调起家的企业,今天的定义已然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而这个新定义,似乎更能诠释格力。
改变出现在2015。当年6月,格力发布了第一代手机,这几乎是格力大象转身的一个新出发点;次年,格力以130亿元的代价宣布收购珠海银隆100%的股权;2018,格力将晶弘电器收入麾下......处处显示着格力的破圈。入局汽车、芯片或者电商直播领域,格力新的形象已经不能单线勾勒,而是开始添色增彩,要多线发展,还要层次分明。
用董明珠的话来介绍格力的新形象:“拿着格力手机指挥家里的电器,享受家里格力带来的温度,吃着格力电器煮出来的饭,开着我们的电动车。”与过去格力不同的是,董明珠掌舵格力之初,对其他业务的看法是:“不熟悉的范畴,你不能掌控它,你进去不是盲目的吗?”
这并非偶然,并非想要在时代科技化浪潮之中,也能以大公司的姿态,做一把弄潮儿。事实上,在中国空调也过去发展的30年中,也正是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的过程。
自1980年商品房开放以来4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8%上升至近70%。站在城市化变迁下的中国地产业进入了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同时出现的状态,这同时也利好了每个家庭都需要、且还要更新换代的空调。因此自1997-2014年,格力的营收划出了一条指数向上的曲线,直到2015年,这也刚巧是格力走向多元化的开始。
格力 营收变动
此后,随着城市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低迷,中国空调业踏入了“低增长时代”。据《中国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21年Q3,中国空调零售市场销量为1139万台,同比下跌10.1%,销售额为374亿元,同比下降4.3%。同年,格力的空调业务占总营收比重约为7成。
但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在格力破圈过程中,不断进化的除了业务线,也有智能化的制造能力。同样在2015年,格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分别用于拓展格力在汽车、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 智能机械装备、精密模具和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仓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制造和研发。
2015年,正是格力第二个自动化“三年规划”的启动时期,这家提早树立自动化意识的公司,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全面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第一个自动化的“三年规划”早就启动于2012年。因此,格力此次翻越大山,空调增长乏力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原因则是基因。
这是在36氪和格力对谈过程中,常被放到台前的一个词。在格力成长际遇中有过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是格力开始自主研发的契机。2002年,格力到日本购买“多联机”技术受阻,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自主研发,最终有了格力自己的多联式空调机组。
市场、渠道,都在,独独缺一款国产空调核心机组。没有,就自己造。2009年,格力推出宣称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直流变频技术——“G-Matrik”,并引入日本大金,在珠海合资建立生产变频压缩机、电控器和制造精密模具工厂。这一年,也号称中国变频空调元年。
从格力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向精密化、高端化演进,到整条产线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有能力去探索一个新的格力了。
为什么一家造空调的企业,可以造手机、造车?答案是格力的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而非制造业的技术壁垒。
回到空调产业链的上游去看,空调的核心科技也存在于此,压缩机、电机及电驱、热交换器等等,没有一项发轫于中国土壤中。
这一工业化产物,也和所有电器产品一样,在过去百年的产业变迁中走了一条“西欧/美国—日韩—中国”的制造迁移路径。中国市场在最后的一站,只能是学习的角色,看是否有弯道超车机会、追赶上其他地区空调技术,将自家空调销往全球的可能性。
这中间相差了几十年,要知道,美国人威利斯·开利发明全球首台空调是在1900年代,而中国首台空调诞生的时间已经是1974年。
但把视角放到国内市场,排除渠道和市场的把控能力,仅从技术上看,今天格力的全球专利布局超过8万件,与空调有关的专利申请近3万件,其中中国市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超过9000件,这种对空调持之以恒的研发渗透进细枝末节中,也让格力在过去2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
但不意味着没有方法论。有媒体指出,将格力的制造能力与日本大金、三菱与松下做对比,在高功率压缩机、电机及电驱半导体模块上,仍有可识别的差距。比如:
这意味着,空调并非不能“抄”,但难学的钢筋铁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2010年,当格力以“掌握核心科技”对外时,其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
收购打法是掌握技术的开端,1994年,格力以1.48亿元对价,收购珠海凌达压缩机厂70%股权,并于两年后再以4000万对价收购剩余30%股权。这家公司的原始压缩机生产线来源于日本日立,直到2018年末仍占据中国空调市场22%的份额,主要供货给金主格力。
随后,格力先后拥有了压缩机:凌达(全资子公司)、电机:凯邦电机(全资子公司);电驱模块:新元电子(全资子公司);漆包线:格力电工(全资子公司)、热交换器、膨胀阀:内部自产、三花智控(中国本土品牌),也因此成为了首家在产业链上游掌握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的中国空调企业。
而站在这一刻,此前空调技术的学习者中国企业,已经并不只有学习能力,更具备了制造业核心的创造能力。而回到上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家造空调的企业,可以造手机、造车?应该什么都能造,每一条线上的柔性生产都能造不同产品,这也是新的格力,最好的注脚。
作者名片
36氪华南
10月17日,大金空调在日本和中国官方网站同时发布一则家用空调和空气净化器产品召回公告,引发了包括日经、产经、朝日在内的日本五大主流媒体关注。
在家电网上周六(18日)报道该消息后,同样引发业界、网友和消费者的强烈关注。
据悉,由于风机马达零部件存在起火、冒烟隐患,大金计划在日本市场召回26万1199台空调,同时召回57万6144台空气净化器,共计约84万台。
最初的起火事故发生在2008年11月份,大金公司累计15件空调和空气净化器产品起火、冒烟事故中,有10件是因火情警报而出动了消防部门,有3件事故烧毁了用户的墙壁和天花板。
而10月17日大金空调于中国官网称,过去在日本销售的部分家用空调和家用空气清洁器中出现极少数冒烟起火情况。
这显然与大金上述待召回问题产品在日本本土的实际事故情况不符。
据家电网了解到,这一召回规模仅次于大金2010年87万台空气净化器大召回事件。这次84万台产品大召回,仅修理费用预计就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
作为大金在中国的合作厂商,格力电器在这一事件中,同样备受关注。
有网友评论称,这么些年,感觉日本家电企业有点“利润至上”,相比80-90年的日本家电业,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海外所生产的。
而据家电网了解到,大金空调在华最大的委托代工商就是格力电器。
日本大金工业2013年度委托给珠海格力电器生产的家用空调产品在80万台左右,主要是低端、普及型家用空调,且都是供应日本国内家用空调市场。进入2014年,由于日元持续贬值,大金从格力代工中回迁了部分产能回其本土。
不过,从此次大金空调大召回的产品制造日期看,在日本市场发生起火事故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在双方合资工厂投产前投放市场的。
根据2009年2月19日珠海格力电器的公告,格力电器和大金工业共同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公司名分别为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投资总金额达9.1亿元人民币。
据家电网查阅格力电器2014半年度报告,这两家公司目前仍然是格力电器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
当时,格力和大金的合作意向包括大金委托格力生产面向日本市场的变频家用空调以及联合采购空调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当时预计,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6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左右,项目建设期为一年。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2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43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9.6年左右,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即2010年3月份后才投产,向大金大量供应家用空调产品则可能更晚些。而此次大金在日本市场召回的138个型号空调产品,主要是在2006年9月份~2010年8月份之间生产制造的。
从时间上看,第一家合营公司2015年才到投资回收期,第二家投资回收期则在2018年。公告内容显示,格力电器与大金工业的上述2家公司合同期限均为20年。
据家电网了解,凭借代理店模式,近4年大金空调在中国市场可谓一年一个变化。2009年和2010年,大金空调在中国的销售门店只有约3000余家,空调销售量在30~40万台之间。
但到了2013年,大金空调去年1-9月份在中国实现754亿日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的营收额,同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55%。截止今年3月底,大金在中国市场的代理门店(专卖店)数量也从上年度末的1万2000家增加到了将近1万4000家。
据家电网观察,虽然在国内以外资高端、高品质著称,但大金空调的质量神话并不可信。
早在与格力合作之初的2009年7月份,即使经过修理后的大金空调召回产品,仍然在日本发生了14起火灾事故,原因是召回修理后的大金商用空调依旧没有配置漏电断路器,导致火灾继续发生。
有雪球网友评论称,大金是土豪的消费品,价格贵,质量未必好,就是一个牌子比较响。
据家电网查阅苏宁易购、京东、国美等电商购物网站,大金空调产品最低售价产品在4100元以上,平均售价高达6000~7000元,远高于国产名牌空调产品,土豪空调之称所言不虚。
业内人士指出,格力目前营收超1200亿元,往海外发展是必然选择,而格力目前只是为大金生产代工低端空调,根据当时协议,大金也没有帮助格力在日本或海外其他市场拓展格力品牌的内容,此次召回事件也折射出,双方联合采购零部件也是一大潜在的风险。
据家电网观察,中国家电企业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外资品牌纷纷有意收缩家电战线。典型的如西门子退出家电圈、三洋电机从合肥三洋离场、通用抛售家电业务等等。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引进国外厂商的生产线、设备,到引进国外技术并在中国合资建厂,再到与国外厂商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三个阶段。
格力与大金的合作就是第三阶段的典型,当时系国外空调企业首次在产品设计、零部件开发阶段与中国企业合作。
时过境迁,当时双方合作中所称的优势互补、提升二者国际竞争力的畅想,在格力方面效果越来越弱。一方面是格力自身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空调厂商在全球的市场竞争逐渐激化。
资料显示,格力电器2012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就达到近40亿元,几乎相当于大金空调2013年1-9月份在中国市场的营收额。中国空调厂商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设计水平与5年前相比,也大为提升。
对于格力而言,与大金合资5年,国际品牌形象塑造也并非尽善尽美。
去年,格力因除湿机着火事件遭到美国合作伙伴Soleus起诉索赔事件,目前还尚未判决。但从发布英文版业绩报告到亮相美国时代广场,格力显然有意加速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
在当年与大金的合作公告中,格力称,以上投资项目旨在推动中国空调行业及模具行业的发展,通过合营施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但目前大金委托格力代工的多是低端空调产品,而大金在日本市场销售的中、高端空调产品是在日本滋贺县的一家工厂生产制造的,每年约有88万台。大金今年在全球的家用空调总销量目标为585万台。
(欢迎关注家电网微信jiadianwangHEA,点击阅读 家电网头条,最新家电、科技资讯,最专业的新闻资讯解读,我们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本文附的所有链接的拆机文章/内容/照片等均为做暖通的是贫困户原创。
2021年2月底3月初,珠海格力发布了原计划20年10月发布的GMV-STAR5 系列迭代升级的旗舰系列:GMV-STARII 即STAR5 二代 。
实际格力厂家对家用220V的氟系统多联机系列旗舰的定义也比较模糊,老骥伏枥的STAR5还是19年底的智睿?
以上,智睿宣传,看看就行 喜欢格力的用户 真心建议你们 能买GMV STAR5& STARII代 就别去碰智睿(反而智睿最贵)
今天,一起来以实际设备架构 堆料 硬件供应商的验机角度 带给大家21年格力旗舰STARII代
GMV-NHD56P/H
该电机为三线电机(指接线而非档次),而同档次的美的理想家的内机为五线电机
美的理想家内机PCB主板
此部分,仅从PCB&电机部分 设计做个对比讲解,对普通消费者就使用来说没区别。
2016年时期的格力内机生产工艺档次 典型的作坊式水准
格力16年的中空室内机特写
格力16年的中空室内机特写
这个焊接工艺不忍直视
这个焊接工艺不忍直视且毛细管节流不带电子膨胀阀
格力的PH二代内机蒸发器架构
格力的PH二代内机蒸发器架构
格力的PH二代内机蒸发器架构
V型蒸发器特写
外机冷凝器为2排60列,不错!
格力GMVSTARII代外机
大金VRV-N系列外机
格力STARII代外机完整视频阅览
做暖通的是贫困户的视频
· 1176 播放
本次STARII代的钣金好评,颜色略偏灰白。询问厂家得知额外做了抗盐蚀效应喷涂。简单说,几年后钣金不会锈的那么快 总体来说,国产品牌的钣金即使是一线品牌。也和日系的三菱电机,重工,大金,东芝,富士通 差点意思
室外风扇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品牌为:江苏上骐,其采购成本低于大洋电机,这点差评。上骐最早是93年以天马电机借壳成立。国产2线品牌 其电机性能还是和日本的芝浦以及韩国的SPG有不小差距。其实格力可以惦着脸去上威灵电机的。再不济 用大洋也比目前这个好。
关于电机,曾经有一个空净的直流无刷电机拆机评测 相对客观 值得一看
凭\jd.zol.com.cn/618/6182446_all.html
过冷器好评
这个堆料成本不低,而你放到格力的智商检测机雅居,或者某些国产入门单风扇,是看不到这些的
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们遇到 有种话术销售的说辞:外机只是区别大小东西都一样,你家小。没必要用双风扇这一类的说辞的,有一个算一个,无一例外都是大忽悠。
油分离器
油分离器,减少回油
格力今年的焊接工艺 真的好评
过冷器膨胀阀膨胀阀
过冷器与一个膨胀阀一起使用,常规方案,保证了长管长的衰减不大,并且如果自控中设置合理可以兼做压缩机冷却。
主路膨胀阀,本户居然忘拍了,还是朋友在视频里看见的
抠抠搜搜的格力,竟然舍得给GMVSTARII上更好的三菱双转子龙骨马达压缩机!!!
该三菱压缩机支持10--130hz运转,可以预见该系统 格力的PLC电控程序不拉胯的话 STARII代可以和美芝的低频体验感有的一拼
实际3月格力厂家做推介会的时候 从展示的PPT内容提到的技术其实就发现了彩蛋(当时猜测压缩机是三洋或者三菱电机或者TCFG)
总结: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