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常见问答•发布:2024-10-12•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 房山检察
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担负着案件管理、信访接待、技术保障等多项职能,对内服务保障案件的依法办理,对外服务来访群众和当事人,同时积极响应区委号召,依托检察服务e站,选派4名优秀的检察人员到阎村镇参与社区、乡村防疫,开展卡口执勤、电话排查等工作,服务基层,用决心、初心和信心全力以赴参加战“疫”。
1
服务办案有坚定的决心。组织有序,院领导带队在春节期间检查案件管理中心的防护用品是否完备、防控措施是否得力,做好工作的周密准备,部门负责人提前做好战斗动员,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随时到岗;提前沟通,做好案件受理相关事项的协调,积极与侦查机关沟通,减少因办案期限不同可能造成的无序送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人员多次接触;做好人员自身防护,对侦查机关案件移送人员和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案件受理人员均进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和手套,对所有移送的案件材料在案件消毒柜中进行消毒,做到防控无死角。春节后,共受理各类案件29件102册,在第一时间消毒,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转交业务部门,对涉疫案件努力做到“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依法有效保障案件的顺利流转。
2
服务群众有为民的初心。按照上级要求暂停开放检察服务中心来访接待场所的同时,及时发布《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检察服务工作的公告》,并放置在检察服务中心门口显著位置,人民群众、诉讼参与人如有诉求可以通过邮寄、网络、拨打12309热线等表达诉求,安排工作人员值守,确保沟通联系及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在检察服务e站微信小程序设立防疫专栏,及时更新防疫知识和相关法律,坚持服务群众不松懈,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3
服务基层有必胜的信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依法服务群众、服务办案的同时,依托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在阎村镇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设立的检察服务e站,坚持以点带面,深入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周边的社区、乡村,参加卡口执勤、人员排查、防疫宣传、环境卫生等联防联控工作,服务基层百姓,宣传防疫有关的法律知识,主动捐献自己为数不多的口罩供村民使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为乡村做好“守门人”,织密“防护网”。
来源:【农民日报】
就像家乡的百年柿树,
树干一代代老去,新枝不断长出,
生生不息,
柿树的老根,
深深地扎在这片沃土上。
如果到北京西南风景区去旅游,进山前的路边上会看到一座壮观的牌楼,上边有书法家书写的“中华磨盘柿第一村”牌匾,这就是我的家乡——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1957年出生在这里,我们这代人,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年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目睹了社会变迁。自然留下了深刻的乡村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记忆中最深刻的当属村里的柿子。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村里树上、树下,院里、院外,屋顶上、房檐下,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柿子。站在山上往下看,看不到地面,也看不见房子,因为它们都被柿树的海洋所包裹。
几百年的老树会给人以十足的沧桑感,新长出的小树生机勃勃,从石头缝隙里长出来的树竟然也可以果实累累。真可谓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好一派柿树风光。
一
从小在柿子树下长大,村里每个人都与柿子结下不解之缘。困难时期,由于柿子的存在,村里人靠它充饥。至今还历历在目的情景,就是放学后每人爬上一棵高高的柿子树,摘下红灯笼似的熟透的柿子往饱里吃,每人至少吃五六个,也有吃十来个的。吃够了柿子回家吃午饭,主食是红薯,填饱肚子,再去上学。
上大学后听过的学术报告,有一次就是专门讲柿子。教授说,柿子不宜空腹吃,因为柿子中含有丹宁和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胃酸的消化下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硬块。还说,柿子不能和红薯一起吃,说易使人患上胃结石症,引起炎症、糜烂、溃疡及胃功能紊乱等,有害健康。我当时就产生了疑问,教授说的一定不是我们村的柿子,我们村的柿子就是空腹吃的,因为粮食不够吃才吃柿子;而且是和红薯一起吃的,因为那个时候老百姓家里除了柿子,就是红薯最多。
从此,我不再迷信教授权威的话,也不迷信论文和实验数据。因为世界太大,产品太丰富,品质多种多样,价值也各不相同,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
我们村的柿子有个十分特殊的特性:皮薄汁清。皮薄到什么程度?成熟的柿子可以用手剥掉一层像纱一样透明的表皮。柿子汁是清汤的,清到什么程度?把熟透的柿子汁倒在碗里可以清澈见底,犹如一碗清水加了一点淡淡的橙色。在村里吃柿子,用一根吸管,大半个柿子可以吸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品质只有我们村的柿子才具备。出了村,无论如何栽培管理,这种特殊品质都会丧失。曾有国内外果树专家研究过村里柿子特殊品质的原因,结论是特殊小气候导致。
柿子除了食用,还是村民节日送礼首选。特别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柿子是村民们必备礼物。不仅因为是村里特产,还因为柿子具有十分美好的寓意,“事事(柿柿)如意”、“百事(柿)如意”。人们相信,送柿子就是送祝福,会带来好运气。人们还用布料做成柿子形状的手工艺品,挂在屋里;把柿子图案绣在枕套上或手绢上;一些巧妇甚至可以做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柿子形状的面食招待客人,被视为高规格的待客礼仪。
村民与柿子终生相伴,练出了一批柿子“把式”。他们可以熟练地嫁接柿子,把不同品种嫁接在同一棵树上,结出的柿子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很有观赏价值。他们也经常被请到外村去嫁接柿子。柿子的防病、防虫、修剪、采摘、贮存、做柿子饼、晾柿子干等一系列与柿子有关的技术和知识,村民们都十分娴熟。
我心目中村里农民最高的技艺是“扛大梯”,就是摘柿子用的梯子,十几米高,要直立着用肩扛着在树的缝隙间行走,不仅要保持平衡,而且要准确灵活,稍有差错摔断了梯子,不仅是财产损失,而且也是很“丢人”的事情。摘柿子时一般是三人组合,“杠大梯”的是主力,不仅要驾驭高高的梯子,还要踩着梯子把一个个柿子采放在篮子里,用长长的绳子从梯子上溜到地面,速度堪比自由落体,快到地面时立即刹车,由地面的人,一般是妇女摘下装满柿子的篮子,迅速换上空篮子。然后,把柿子把(带在柿蒂上的树枝)用手掰下来,把柿子码放整齐,等待装筐。还要有一个人负责“打戗”,用一个长竹竿把高梯子支起来,形成稳定的三角支点,同时负有保护梯子上人的责任,一般一个这样的劳动力要负责三架梯子。
传统采柿子紧张忙碌而有序,是最具观赏价值的农活儿,常引来人们驻足观看。如果有哪个小伙子“大梯”扛得好,引人注目,是很受姑娘们青睐的,一般会找个好对象。如今,柿子树落头矮化,扛大梯摘柿子的景观很难看到了,扛大梯的技艺也只能是记忆了。
二
可能因为对柿子的情怀,或者是对吃水果的偏好,1978年我报考了农业大学园艺系,并进入果树专业学习,毕业后很遗憾未能从事果树专业工作,改行做了三农研究。由于生长在乡村,当过农民,还当过生产队长,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驱使着我成功抵御了诸多诱惑。在三农这个艰苦而冷落的研究领域坚持下来,其中酸甜苦辣自不必言,取得一些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认可后的幸福感是贯穿始终的,也最具激励效果。
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和在土地上辛勤劳动的父老乡亲,了解农民的辛苦,懂得他们的贡献,希望他们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也深感需要反映他们的生活,研究他们存在的价值,呼吁他们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于是,我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农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我的家乡大峪沟村是我们研究所重要的观察点之一,也是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基地。
我的研究选题,大部分来源于对家乡的观察和关注,来源于村民的倾诉和智慧,如《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就是感受到村里的年轻人外出,留守老人种地的现象进而思考未来谁种地而完成的调查报告。这是比较早系统解释农民离开土地原因的著作,探讨了老龄化对农业导致的消极影响,提出了“未来谁种地”的思考。
我是1974年高中毕业,到1978年考大学离开老家,期间做了近四年的生产队长,有一种强烈的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责任感。其实,每一个农民都懂得,如果实行包产到户,温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后来中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大包干的经验,我和村里农民一样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农业的春天到来了。
我把这个消息及时告诉父老乡亲,分承包地那天我回到村里,目睹了分田分地真忙的热烈场面,还郑重地代表我家抓阄参与分地过程,和农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喜悦。自此,每年的麦收、秋收,我都要回村里参加劳动,还帮着农民选购新的优良品种。等到霜降节气一过,村里就迎来最忙碌和最喜悦的采柿子季节,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帮着采摘、运输、贮存,也帮着老百姓售卖柿子。
没有两年,老百姓不仅温饱解决了,粮票为代表的各种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民除了农业生产也可以搞副业挣钱了。那个时候,农民爆发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前所未有,成为增收最快的时期。为了帮助家人、家乡尽快致富,我业余时间在农业大学向食用菌专家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并把菌种带回老家,把技术推荐给老百姓。
记得当时一个农民说“听说种瓜种豆,没听说还有种蘑菇的”,当看到有人种出了蘑菇,十分惊喜。很多人成为了蘑菇种植专业户,大峪沟村一度成为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很多食用菌种植户把技术扩散到邻村,促进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开始思考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思考农民与农业的关系,认识到农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为此,提出了农业社会学的概念,并出版了《农业社会学》和《生存的基础》,奠定了农业社会学的研究基础,拓展了社会学在乡村的研究领域。
在这些研究中,归纳了农业的特殊性,提出要按农业规律发展农业,而不是按照工业方式发展农业;分析了农民与农业的关系,提出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探讨了农业的公共产品性,提出了农业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支持农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论述了农业文化、农业组织和农民增收问题,书中很多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2021年应中原出版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的邀请,撰写《后院: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对未来农业道路进行了反思和思考。
三
农民不仅与农业关系密切,也与乡村密不可分。乡村本来就是为适应农业生产而产生和存在的,但在进入新世纪后,乡村衰败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村庄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基础设施破败,房倒屋塌,院落里长满蒿草,乡村缺乏生机。没有超市,没有公共交通,没有网络,没有暖气,甚至没有了学校。道路是泥泞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困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所有这些都成为强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的重要推力。乡村人口流失与乡村衰败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老人们又故土难离,他们不愿意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而是选择留在乡村自食其力。我的父母就是典型。为了体现对父母的孝心,我们兄弟姐妹们每到冬季就安排父母到城里居住,很令人羡慕。但是父母却认为自己被关进了笼子,春节一过,他们就早早地收拾行李,时刻准备着天气暖和就回乡村。经常是城里暖气还没有停供,两位老人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乡村老房子居住。
为什么老年人会对乡村、对老房子情有独钟,他们的回答简单而深刻:城市住宅不接地气,像是鸟笼子,没有地方养鸡,没地方种地,整天无所事事,有被隔离的感觉;乡村的房子接地气,出门就是院子,房前屋后可以种瓜种豆,院子里可以种花栽树,不仅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当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就会体验到成就和幸福。
不仅如此,在城市居住,很难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没有合适的聊天对象,精神空虚。回老家就不一样了,街坊邻居串门聊天打牌,张家长李家短,村里的一些新闻他们第一时间即可获得,然后再传递给家里的其他人。“谁家儿子娶了个好媳妇”“谁家儿女孝敬父母”……诸如此类,信息不一定准确,还夹杂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评论,却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特别是帮助邻里出了啥主意,解决什么问题,给谁送去了自己种的菜,那种愉悦溢于言表。
父母告诉我说,乡村的老宅子才是家,城市的房子再好也就是个临时住所。是啊,我们的根在乡村,这里有父老乡亲,有砸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亲戚,有熟悉的方言土语,也有深入到血液中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不仅老人们,我们这些从乡村走出去的人,魂牵梦绕的也是自己的故乡。家乡发展好了,我们兴奋;家乡衰败了,我们失落。这就迫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乡村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必要,乡村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哪里。
于是,就有了关于乡村价值的一系列研究成果。2014年出版了《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首次提出乡村所具有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社会等存在价值;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乡村价值体系理论正好与之契合。2019年又出版了《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期望对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乡村价值的提出,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在全国不同场合举行报告和讲座数百次,为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应江西人民出版社的邀请,今年又撰写了通俗读物《乡村价值再发现》一书,旨在唤起更多人关注乡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
四
2019年,我回到家乡改造自己的老房子,最初目的是让父母不出村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同时满足自己回归乡里的情感需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自己家乡落地生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朱启酒教授是我本家弟弟,也是三农研究者,他曾任北京市农业广播学校校长,主要工作是对农民进行培训,在教育农民过程中,帮助多个村庄改变了面貌,使乡村走上了致富道路。
朱启酒是个有浓厚乡土情怀的农民教育专家。他和我商量说,很多村子都致富了,我们能不能助力自己家乡发展得更好。我是研究了一辈子三农的人,自然十分赞同这个建议。于是,我们回到了家乡,建房子,做示范,建设既保留乡土文化元素,又可以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民居。室内卫生间、坐便马桶、淋浴、厨房、餐厅、棋牌室、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空调、暖气等一应俱全。室外可种菜、种花,室内可打牌、喝茶。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让年轻人看到了乡村优势和美好前景。
邻居们纷纷来参观、考察,一个小小的建房热在村里兴起。三年来,几十栋乡村别墅建起来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民培训,请专家讲授柿子树的现代栽培技术,传授烹饪知识、培训家庭厨师,教给村民如何美化庭院,打造特色院落,如何垃圾分类,维护村落环境。村里建起了第一个精品民宿“博士小院”和“博士农场”,集住宿餐饮、农事体验、亲子教育、农业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梧桐小院”“云松小院”“柿子红了”等一批特色民宿小院相继诞生。
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我们发起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名称,大家一致同意叫“柿乡情农民合作社”,因为柿子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寄托。合作社不仅发展生产,也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感受。在春节前,我们聘请书法家写春联,开展给农民送祝福的活动;我们经常召开小型座谈会了解农民的需求,倾听他们的诉求,通过互助力所能及地解决社员的困难;在重阳节,我们组织合作社社员为老人包饺子,举办饺子宴活动,老年人因受到关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组织义务劳动,激活合作社社员对公共事务的关心。
我们致力于发展柿子产业,不仅要把现有的柿树栽培好、管理好,推广了柿树落头技术、引进新品种,还开发了柿子酒、柿子醋、制作柿子酵素,以及开发柿叶茶、柿子宴等新项目。每到柿子红的时候,摄影家来了,画家来了,游客也来了,在柿树下围着柿子品头论足,出主意、想办法,如何提高柿子的附加值,如何让农民增收。大家还提议,要再现当年采摘柿子的壮观景象,让村里的后代记得住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对柿树、柿子、柿子产业和柿子文化给予如此高的重视。
新上任的村书记叫苏月华,是我们镇里最年轻的书记,有想法,有魄力。他告诉我说,村里正在打造富硒柿子主题公园,不仅有柿子栽培历史、加工技术展示,还有各种可供参与的项目,对中小学生开办社会大课堂,还要修建柿文化馆,开发柿子主题的工艺品,建设柿子文化园,让大峪沟村的柿子走向全国,让柿子文化走向世界。
今天的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十里长的柏油马路贯通全村,连接每个自然村组,通往一家一户的街巷、胡同全部铺设了渗水地砖,远远看去蜿蜒曲折,与田园、柿树交相辉映,俨然成为乡村一景。更难得的是每天有专人清扫,干干净净,不留死角。比城市小区管理更显得自然、整洁、舒适。
垃圾分类这个世界难题,在乡村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农民好像天生就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他们知道哪些废弃物经过发酵可以成为有机肥,知道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禽畜饲料,清楚哪些可以卖给收废品的换钱,还懂得哪些东西可以移作他用。如一些塑料泡沫包装箱变成了种植箱,一些酒瓶、塑料瓶经过简单加工变成花盆和装饰品,只有那些实在没有用途的废弃物才交给垃圾收集人员,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要农民种养行为存在,垃圾就能实现源头减量。
饮水工程是村民们获得感和幸福感最深刻的体验。过去村里吃水困难,全村几百户人家就靠两股山泉水,遇到天旱,水贵如油,起早贪黑排队等水,十几分钟流不满一桶水,翻沟越坎,上山下坡把水挑回家,放在水缸里用瓢舀水吃。如今自来水进了家家户户,村里两眼机井联网,全天候供水,村民彻底告别了饮用水的短缺时代。也正是自来水的开通,人们的居住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冲水厕所推广了,洗衣机普及了,平房改别墅成为时尚。
村子环境变了,人气增加了。退休人员回来了,他们要在村里养老,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在外打工的回来了,他们看到了乡村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市民到村里来了,他们喜欢乡村文化,愿意为乡村贡献力量;大学生回来了,他们发现乡村新业态的发展潜力。村书记介绍说,村里的老年驿站建好了,乡村公园完工了,下一步还要修建停车场,拓宽马路,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回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从家乡走出去,又回到了家乡,叶落归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就像家乡的百年柿树,树干一代代老去,新枝不断长出,生生不息,因为柿树的老根就深深地扎在这片沃土上。
作者:朱启臻
作者简介
朱启臻,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乡村环境治理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特聘专家,全国工商联扶贫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是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和兼职研究员。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盒10只的医用外科口罩,运费竟涨到500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用于防范的口罩一时间成为热销产品。北京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这两日不但多家电商平台出现脱销,还有不少商家故意推高口罩价格,借机牟取暴利。
不过,22日上午,记者走访多处便利店、超市发现,线下口罩依旧供货充足。一些口罩生产企业也已确定过年职工不放假,继续加班加点生产以保证供应,市民不必过于惊慌。
部分商家趁机大幅涨价
“20只外科无菌口罩竟然卖200元?”今天上午,市民白女士看到一医疗器械专营店给出的最新报价惊呼道。记者随即找到了白女士反映的该家店铺,发现在该天猫店铺内,品牌为海氏海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售价区间为200元至600元。其中20只外科无菌口罩售价为200元,50只外科无菌口罩售价为600元。然而,记者在京东超市查询到,同款50只的口罩原本售价仅为29.80元。这意味着,该店家的口罩涨价接近20倍。
一些商家还利用春节本就紧张的物流,大幅上调运费。有网友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将运费涨到四五十元元。其中,某电商平台一款名为“棉花朵朵”的口罩,运费为500元。
此外,记者在翻阅美团等外卖平台时发现,入驻外卖平台的京东便利店等也出现口罩涨价现象。其中,京东便利店(珠江帝景店)内,一款5只装的棉花朵朵儿童口罩,售价为228元,而京东平台上,同款产品售价仅为12.8元。
对于部分商家哄抬口罩价格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反应。广东、上海、重庆等地表示,全面开展相关药品和卫生用品价格监督检查,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多个电商平台口罩脱销
除了口罩涨价,北京多位市民也发现多个电商平台出现口罩脱销。截至记者发稿,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目前包括3M品牌旗舰店内的部分KN95及KN90口罩均出现售罄断货情况。特别是主打防霾、防粉尘、防病毒的系列口罩,均处在 “缺货”“无货”“下架” 状态。
“网上买不到,就想用外卖买试试,结果发现十公里范围内基本没有医用口罩可售,剩下的都是一些儿童抗菌口罩、棉纱口罩,以及此前被热炒的明星同款PITTA海绵口罩。”市民胡先生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晚间,淘宝向平台上的所有商家发出公告,要求平台上所有口罩绝不允许涨价。淘宝同时表示已启动官方专项补贴,保证消费者能买到价格实惠的品质正品的口罩。淘宝表示,将对涨价商家严厉查处,限制其参与平台大型促销活动的资质。
拼多多方面则回应称,平台从本周起已启动特殊商品应急预案,对照历史价格,24小时不间断地对消毒液、体温计、板蓝根等疫情相关产品进行监测,对情节严重的恶意涨价行为,平台甚至还会人为干预,对商品进行下架处理。针对春节期间可能到来的防疫用品购买高峰,平台也临时组建了100多人的应急保障小组,从商品、物流、售后等角度,全面保障供应。
超市门店安排紧急调货
除便利店和超市也是口罩销售的主要渠道。记者走访部分便利蜂门店看到,店里口罩依旧供货充足。同时,在便利蜂APP上切换不同定位,都能搜到近十种口罩售卖,部分口罩还有打折优惠。
据便利蜂方面介绍,考虑到市民对口罩需求加大,近日紧急调货至门店保障供应,此外,还调货一部分到线上,并紧急联系了物流公司,让不去门店的消费者也能买到货。便利蜂对口罩采取紧急配送措施,17点前的订单,由顺丰当天发货。
此外,记者了解到,苏宁小店也提供充足的口罩,在苏宁小店APP上,部分由门店配送享受3公里内一小时达,其他为本地仓发货。
苏宁易购表示,已对全站上千款健康商品进行全面梳理,并下发通知,苏宁自营健康商品、苏宁商户商品决不允许涨价。健康商品包含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空气净化器、新风机、消毒柜、UV紫外线消毒灯等涉及医用、保健、家电等多个类目,目前苏宁易购货源充足,并开设了健康商品专区。春节期间,苏宁易购送货服务不打烊。
线下药店加班保障供应
“21日一天叮当快药在京药店和线上平台向北京地区售出的口罩数量就超过了10万个。”在京拥有60多家药店的叮当快药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广磊告诉记者。
王广磊介绍,今天叮当快药将从天津的库房调入北京约10万个口罩,近日其可保证日均进货量至少维持在5万个以上。“目前集团内部的口罩生产企业已确定过年职工不放假,继续加班加点生产以保证供应。”王广磊说。
王广磊表示,叮当快药已承诺一方面保障相关商品供应,另一方面保证不涨价。目前,其口罩、维生素C、流感药品货源充足。对于不愿出门的市民来说,其线上平台可实现28分钟送口罩到家。
22日一早,在位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北门的永安堂大药房,工作人员姚女士就和同事一直忙个不停。“昨天来团购的单位有不少,有的单位一买就是半箱甚至整箱的口罩,数量至少在500个以上。”姚女士说。
永安堂大药房的相关负责人张志鲲告诉记者,昨天永安堂在京26家门店共售出口罩约2万个。“昨天我们就去房山的相关厂家进货了约5万个口罩,今后将力争把日均进货量维持在2万个左右,以保证供应。”张志鲲说。
“今天我们会集中到位于大兴和昌平的相关厂家进货6万余个口罩,今后的日均进货量将稳定在日均3万个上下。”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王志军说。他表示,昨天德威治大药房在京30家药店共售出口罩1.2万多个,市民的需求量确实不小。
图片来源:淘宝、京东、美团、叮当快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袁璐 赵鹏 马婧
编辑 袁璐
流程编辑 王梦莹
你经常叫外卖吗?
“吃饭时间到了,点个外卖吧!”
“有点饿了,叫个外卖吧!”
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热腾腾的美食就送到门口,外卖俨然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那些看上去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美食,真的就像它们的外表一样吗?
最近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网上常光顾的餐饮店竟悄悄退出了网络外卖平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近期,不少南宁的消费者发现,一些餐饮商家在网络外卖平台上下架了。
“想吃的东西就没有了,就不方便了。”消费者小黄说。
南宁某品牌快餐店覃店长称:“网站佣金两个月之前是18个点,应该是从2018年11月份开始,就涨到22个点。 ”
这位店长告诉记者,最初他们与美团外卖合作时,佣金是15%,后来调到18%,如今又上调到22%,他们感觉有点难以负担了。
覃店长说:“比如卖出100块,我给平台22块,那我还有人工还有房租,所以根本不赚什么钱。”
一家螺蛳粉店的店长说,他们的网络外卖佣金也从20%上调到了21%,而餐饮业利润一般是30%到40%,外卖佣金确实有点高了,可目前店里主要做线上生意,所以只能扛着。
南宁某螺蛳粉店贺店长表示:“比如100个人,来50个人,有50个人是在线上吃,那你要做另外50个人,一定要做平台的生意。”
还有餐饮店主说:“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卖水饺的商家,对外卖平台也是无可奈何,小两口24小时守着一个小店,提点从18加到22。并且美团还让我们二选一,只做他一个平台。
本来还做了饿了么,奈何美团就涨佣金,无奈之下只能把饿了么平台关了,美团才把佣金给我降到18,对此我们很无奈,不敢得罪,挣点血汗钱真不容易!”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奶茶店和咖啡店,商家们表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网络外卖平台确实上调了外卖佣金,所以一些店家就退出了外卖平台。
对此,美团外卖的工作人员表示,提高佣金主要是因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人工费用增加,至于有商家退出平台,一方面是由于店铺转让以及合同到期,另外就是一些商家本身竞争力不强,退出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面对不断提高的佣金,一些餐饮商家表示,将尝试安排自己的骑手配送外卖。
南宁某连锁品牌餐饮店主管:现在就在想办法,看能不能在线下这一块发展自己的业务。
大家都知道点外卖不仅便捷,而且还有红包反现,点单满减,价格肯定更优惠。
然而,在比对了多家餐饮店线上线下价格之后,记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有媒体通过比对发现,不少外卖线上价格往往要比线下贵20%左右。
在北京房山某“香河肉饼”店,店铺老板表示,因为外卖平台要扣20%,所以线上销售只能涨价,但线下价格保持不变。线下卖10元的饼,线上卖12元。有时候会打折涨不了20%,但多少肯定会涨一点。
“线上价格贵”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北京的多家餐馆,很多都是这样处理。有外卖送餐员也表示,店铺线上加价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现在外卖平台都要收店铺佣金,店铺为了收支平衡,线上外卖只能涨价。
先提价,再用满减红包抵扣,顾客并没有得到实惠。一些商家也坦言,现在的食客越来越依赖外卖平台,商家70%的营业额都来自外卖收入,不走套路,就没有生意。
某饭店老板告诉记者,不参加"满减"的话,竞争对手大家都在做满减,那样的话单量会下滑,如果不参加,就会被外卖平台排到很后面,基本上就是可能一天就一单,或者两天一单,所以都要价钱高几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没办法。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外卖行业已经从早期的补贴大战等初级立足方式。“收佣金”也是维持下去的一种手段,但只是“小钱”,未来外卖平台最大的盈利可能是向店铺供应链端和金融服务渗透。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超1250亿元,预计2018年全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430亿元。
从整个外卖市场来说,数字化、运营能力、生态协同等方面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市场角逐变得越发激烈,平台之间的较量也从简单的红包补贴转向硬实力比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近几年外卖服务的普及,在线餐饮平台竞争重点应从增量转向用户存量的挖掘,逐步转移到配送效率、服务体验、食品安全的优化。
外卖市场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外卖行业的食品卫生问题也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
前述有部分商家由于外卖平台佣金提升、成本过高等各种问题而下架,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无良商家无视消费者权益,用廉价甚至过期速食包以次充好。
外卖行业,还存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真相......
外卖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三代人的生活方式。
无论你是学生、白领、还是退休老人,外卖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整个过程你无需做饭洗碗收拾厨房,想吃什么,只要打开手机下个单,送餐小哥很快就将美食送到你手上。
可那些看上去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美食,真的就像它们的外表一样吗?
继不久前曝光的酒店业乱象后,最近一个题为《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秘密》又把食品安全问题带到了公众眼前。
01
不会做菜的餐馆,日销上百单
一个不会做菜的商家,在外卖平台上一天还有几百单的销量,三个人忙不过来。
而且还能得到无数食客的好评,听上去很扯对不对?
但这个时代,荒唐的事太多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你永远想象不到你每天吃到的外卖是怎么做出来的。
很多小伙伴看完视频都表示:只知道外卖脏,但是没想到这么恶心!
以前在我们的认知中,很多无良餐厅和专做外卖的商家可能都是后厨很脏,蟑螂老鼠乱窜,或者是工作人员直接用手甚至用脚处理食材。
但是在曝光的视频中,三观又一次被刷新:原来很多外卖商家的菜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只需要购买廉价速食包,然后将其浇在饭上再放入微波炉叮一下就算完事儿了。
估计整个流程不超过5分钟吧。
甚至有使用速食包的商家坦言:“我自己也不会做饭啊!”看来现在想开餐馆也很“简单了”,不用找切菜员更不用请大厨,一锅大米饭就能撑起一家店。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下同
据报道,这样纯靠速食包撑着的餐馆,订单量大的时候三个人都忙不过来——“我们卖过3000多块钱一天。”
视频中也明确指出,这样的店主要做的就是美团、饿了么等大型外卖平台的生意。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如果这些外卖的速食料理包制作过程干净的话,是不是比商家本身在卫生条件脏乱差的厨房中做出来的食物好一些?
但视频随后曝光的真相,才让人倒抽一口冷气。
这些外卖速食包的制作过程,堪比“垃圾堆里捡垃圾”。
“我们那个肉,便宜货,远低市场价……”外卖速食包的生产厂家内,一位工作人员正用铲子从一池血水中往外捞排骨粒。
在拍摄者询问这些肉是否能保存几个月时,工作人员直接表示——这排骨粒都快放一年了。
我们的肉都便宜得很,进了十几吨,卖给那些外卖商家——“就是图便宜,买的多。”
这家位于安徽合肥的料理包生产厂家名为杠岗香,百度百科介绍称,这家企业主要经营冷冻杠岗香料理包生产、研发、销售业务,业务覆盖安徽、江西、浙江、上海、山西、河南等20余省份,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冷冻料理包销售渠道。
来自百度百科截图
根据简介来看,这家企业的规模及户已经快要扩散到全国了,可是无良商家用过期了不知道多久甚至也没有表明来源的肉。
成吨成吨的进货,再加工成料理包销往全国各地。
爆料视频中,拍摄者还找到了杠岗香的管理人员,该工作人员更是直接表示:
“我们这里就一个冷库,库里面就是零下七八度,行不行也就这样了。
这个库里面,夏天进来都出汗,跟桑拿房一样。很多原料买多了,不到保质期就坏了。”
那么大家猜猜,在这样的工厂中,那些保存不当,还没到保质期就坏了的原料们,最后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镜头下,更显讽刺的是,在杠岗香的百度百科页面上,赫然写着自己的优势是:
斥资引进了领先国内的巴氏灭菌标准生产线,引进了荷兰科麦速冻生产线,兴建了约400平方的成品冷库。
配料腌制车间,杠岗香的员工表示:
“我们往牛肉中注射大豆蛋白,就是为了增加重量,那牛肉其实根本就没法吃了。”
在血水中反复掏洗已经放置一年的排骨粒,还要在其中掺加一些大骨头,连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这排骨,只有骨头没有肉”。
用长时间冷冻的方式为已经产生异味的肉类祛味,无良商家似乎永远有办法将所有食材“变废为宝”。
在杠岗香的生产车间内,原料都是过水解冻后直接腌制,掉在地上的肉片捡起来直接腌,而那些用来腌制食品的酱汁都是工作人员直接用手搅拌的。
属于配料腌制车间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工作人员正在用手和桶掏一些食物原料。
原谅实在看不出来那到底是一种什么食物,只是那熟悉的黄色和质地,像极了人类每日在厕所中生产的废料。
到了烧制车间,菜做起来就更简单了——几口大锅放上油,所有食材都放进去一通炸:“就油炸就行,油炸3分钟”。
最后这些食物进入包装车间,工作人员将其包装后销往各地的餐馆。
“我们的菜没有一个是炒的,炒菜好麻烦,全都是炸过一遍的,我们包的我们自己都不想吃”,杠岗香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里的鱼香肉丝生产出来成本只有五六毛钱,到了市场上转手就卖十几二十块。
“目前,杠岗香料理包行业在全国是排在第一梯队的,日产量我们是最高——我们一天40万份,其中外卖超过50%,主要是做外卖的。
我们在每个省都有代理商,一个月华东地区销售额大概一千多万,其中有几百万份外卖”。
安徽杠岗香食品公司董事长助理、运营中心总监冯红武表示,目前该公司年销售额已达2.2亿元。
其实这并不是餐饮业第一次被爆出来使用料理包了,早在今年八月就有媒体曝光称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只是当时的网友们还并不知道原来所谓的料理包制作过程如此恶心。
而相关外卖平台的负责人也声称:
从现行法律来看,并没有禁止餐饮服务提供者对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进行复热的规定。
所以平台允许商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生产、售卖。
直到今日,料理包生产厂家的生产乱象被曝光出来,大家才明白——
原来难以接受的并非所谓的复热食品,而是从食材选择到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
今天的曝光视频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人揪心——在使用料理包的商家中,有一份订单上备注着:“微辣,孕妇吃,干净一点”,
只是这样的备注毫无用处,商家依然会把料理包加热后打包送出去。
目前,外卖使用速食料理包事件,合肥食药监局已经作出回应:已经介入调查,正在取证。
而饿了么方面也作出声明,称已经注意到平台商家涉嫌使用劣质料理包的报道,并已经开始督促平台所有商家对进货渠道进行自查,且目前已经将发现有使用该品牌产品的商家全部下架。
11月23日,安徽杠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就“廉价料理包”事件发声明致歉消费者,承认公司存在管理漏洞,并对合肥老厂进行停产整改。
声明还称,事发时公司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现场审查与产品检测,结果均为合格,但公司在管理上有漏洞,对执行细节管控不足,因此不会逃避问题。
就生产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声明称公司继续配合监管部门的后续调查,目前已主动停产停业。而对于视频中的涉事员工,安徽杠岗香表示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不会由普通员工承担。
关于食品安全,各方都已经喊了很久,但关于外卖并不安全的新闻我们还是依然能看到。
02
循环使用老油、回收剩菜
很多人觉得,点外卖只要点那些正规、高档的全国连锁饭店,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
前段时间,某视频网站爆出了一家“星级”火锅店,在长春、南昌、哈尔滨三地的门店,循环使用老油、回收剩菜等问题。
图片来自@一手调查
店中的工作人员将客人吃剩的锅底端回后厨,直接倒进了一个大桶之中。
沥一沥、重新加热一下,把里面上桌客人剩下的肉末、菜叶过滤掉。
这样一份“新的”四川老油就可以重新当作外卖出售,里面不知道沾满了多少上桌客人的唾液和细菌。
图片来自@一手调查
会被吃进肚子里的尚且被如此“对待”,那那些不会被吃的呢?
在执法人员之后的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令人作呕的“猫腻”付出了水面:在饭店的天台上,成桶成桶的摆着过滤过得“口水油”、喝水的杯子、碗筷居然和拖把放在一个盆里洗!
用这样的餐具做出来的外卖,你敢吃吗?
摆在饭店天台的“口水油”,图片来自@一手调查
03
外卖店用炒菜的炒锅洗拖把
你肯定没见过炒锅洗拖把。
厨房里,堆放各种烹饪食材的地方竟然是老鼠们的粮仓。
今年初,在上海电视台记者的调查下,发现了一个食品卫生监管盲区:外卖送餐箱。一些配餐场所,送餐箱不仅没有专门的消毒柜,甚至就和拖把、抹布等容易滋生细菌的物品放在一起。
谈到送餐箱保洁消毒问题,一位外卖平台相关业内人士说:“送餐箱没法消毒,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不管,我们也没有具体要求,脏的话就用纸巾、抹布擦一擦,外表看不出来就行了。”
或许,你永远不知道,当一份热气腾腾的外卖放在你面前时,它经历过什么。
生活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
所以,无论多么忙碌,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垃圾食品,吃饭按时吃,睡觉准时睡。
其实自己动手做一顿饭,也许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麻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自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央视财经、央广网、中国网财经、牛不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